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好文章分享:稱讚有訣竅!過度讚美,小心養成孩子的偶像包袱

稱讚有訣竅!過度讚美,小心養成孩子的偶像包袱

2019.09.06 (更新 2019.10.15)
by 黃彥鈞(黃老斯) (資料夾文化《有感.教養:黃老斯讓爸媽秒懂小孩內心小劇場,親子關係中雙贏》)
稱讚有訣竅!過度讚美,小心養成孩子的偶像包袱
shutterstock
  • A-
  •  
  • A+

大部分孩子認識自己的起點,是從父母的評價開始,許多家長希望藉由稱讚增進孩子自信心。不過,職能治療師黃彥鈞提醒:過度誇張的讚美,可能導致孩子「自我感覺良好」而不自知。如何傳遞肯定,又不會讓孩子錯估自己的能力,他提供2種方法給家長參考。
只要讚美,就是好的?
小二男孩隆隆在校成績還不錯,卻被老師說他「非常不專心」,建議媽媽帶他前來評估。媽媽向我表示老師不斷地跟她講隆隆在學校三不五時會放空,常常要提醒或為了他一個人重新講課,拖到了全班上課的進度,雖然學習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不專注的情況讓老師覺得很難管理,因此強烈建議媽媽帶去醫院檢查。
我設計幾個簡單的遊戲來觀察隆隆的行為,都沒有觀察到老師描述的情況,不過明顯可以發現,遊戲中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都算安全又簡單的步驟,照理說應該是輕而易舉,他卻十分謹慎,像是走比腳掌還寬兩公分、離地五公分的穩固平衡木,他走了五六次的速度還是非常慢,丟接球沒有十足的把握就不會伸出手等。
老實說,這樣的表現真的不能說很優異,但在一旁觀看的媽媽卻甚是滿意,頻頻浮誇地高八度音頻讚許:「寶貝呀,你怎麼那麼勇敢啊!」「媽媽以你為榮!真不愧是我生的孩子!」「你好棒喔!平常沒看你做這些還不知道原來你那麼厲害!根本是體育健將,可以加入校隊了,媽媽早該栽培你的!」「你這樣很好,沒有把握的事情不要做!」「這球接得太好了,我要拍給你爸爸看看這個優秀的寶貝!」
我在旁聽得是一愣一愣,要是確實做得很好,我也不是會吝惜讚美的人,但這些話實在與現實落差太大,我不禁思考:「媽媽眼中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她是真心認為這樣很棒,還是為了鼓勵孩子?那隆隆會因為媽媽這麼說而認為自己很好嗎?還是會增加信心呢?」
詢問之後得知媽媽一直以來都是用這種方式鼓勵隆隆,她認為這樣孩子才會有自信又正向,而且若非老師請她來評估,她根本不覺得隆隆有什麼問題。我們聊到一半,隆隆就因為一隻腳沒在平衡木上站好而感到不開心,把整個關卡踢翻並說太無聊不玩了⋯⋯。

你「過度讚美」了嗎?注意孩子是否出現以下狀況

這個故事是屬於過度讚美的案例,故事中的隆隆被說不專心,後來發現是怕做錯而產生壓力的焦慮緊張以及希望得到老師特別的關注;遊戲中的過分謹慎也是怕自己表現不好,不想看到自己跌倒或不完美,但由於孩子本身的肌力和協調不好,所以即使如此小心翼翼仍難以避免,最終拒絕繼續玩。
這些算是「過度」讚美的後遺症,然而這樣的照顧者並不少,除了爸媽,長輩們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很常誇張的讚美,有時為了鼓勵,有時是真心覺得孩子表現很棒、很可愛等,當然讚美確實能增加他們的自信與正向情緒,其好處更是不庸置疑,那麼,到底如何判斷使用過度了呢?若孩子隱隱約約或明顯出現以下幾種典型的狀況,可能就八九不離十:
● 孩子行動時(如唱歌、跳舞、畫圖、玩具作品、各種表現),常會注意、很意識大人的表情和口語回饋
●  很在意有沒有被稱讚;會問大人自己有沒有很棒
●  凡事想要與他人競爭,或在遊戲中總想要得第一名或贏別人,說別人輸了
●  遇到挫折時的情緒反應大(哭泣、尖叫、攻擊行為)
●  常拒絕面對新的挑戰或人事物(會說那件事情太無聊、太簡單、太幼稚),或是要觀望評估很久才願意接觸
●  喜歡找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玩,不想跟同齡或比自己大的人玩或相處
●  很怕自己事情做不好,做不好時可能會自責(說自己很差勁)或怪罪其他人事物的影響
●  玩遊戲、競賽或做事情時,會想要改掉對自己不利的規則;輸了或沒表現好時就說不公平、要重來、這次不算
●  吃不了什麼苦,遇到要努力的事情就想逃避,覺得辛苦、煩躁
●  以為全世界周遭的人都在注意自己,其實根本沒有人在看
●  在各種場合常放不開,表現得很像是內向害羞或不親切
未來可能出現的情形:
1. 錯估自己的能力(高估或自我感覺良好),認為世界上的事情應該要照自己所預期那樣達成,忽略了很多事情都需要很多努力,不斷嘗試,尤其是加上他們又以為自己很特別要做特別的事情時。
2. 情緒行為問題:不容易相信他人,也喜歡講負面的話,攻擊性的話,如「我打你喔」之類的;很會挑釁或威脅他人,如「你不給我玩我就把這些東西推倒」
3. 沒有贏別人就會攻擊他人,像是跑步想要贏,就會去絆倒他人或推擠
4. 無法好好與人相處,不喜歡被交代事情
其實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偶像包袱太重」,家長一般會直覺認為是孩子天生的性格如此,不會想到是後天的教養所促成的。個性確實佔了幾分比例,但環境造就的部分也很關鍵,因為孩子小時候是透過大人的眼光來認識自己的,若大人的評價和現實差距太大,他們就會很難認清自己的能力,而出現以上的行為。

避免誇張的2大讚美法

方法一 / 換句話說
把空泛的形容詞換成具體的說法,描述孩子的表現、態度、過程:
圖片:資料夾文化提供
方法二 / 不知道說什麼時,可以用肯定字詞、語助詞搭配音調或動作、表情
●   肯定字詞:OK、好、不錯、對
●   語助詞:哇、嗯、喔、啊
●   動作:點頭、拍手、比讚、比愛心、大大擁抱、摸摸頭
●   表情:微笑、眼神
其實這樣的詞彙只是用來表示「我看到你的表現了,很好很不錯,繼續保持或加油!」可根據孩子表現的優異程度調整音量、音調與動作表情的誇張程度。若孩子表現很棒,就可以「燦笑大點頭,快速拍手,高音頻說:『哇』!」不會因此產生「自己很聰明、很強」的觀念,而是得到了爸媽所給的肯定,擁有自信感與被愛的感覺。
最後,希望爸媽們在教養的過程中要思考一下:自己所用的方式到底有沒有根據與理論?知道自己在對孩子做什麼嗎?上一代傳下來的習慣可以保留好的部分,但不建議無條件採用,由於時代和環境已大不相同、孩子各有特質,更需要因材施教。
 
圖片:資料夾文化提供  

沒有留言: